牛车网 精华 年销200万辆的自主一哥,长安汽车为新能源行业贡献了什么?

年销200万辆的自主一哥,长安汽车为新能源行业贡献了什么?

阎明炜 发表于 牛车网 2021.06.20 20:48

起个大早赶了晚集。

如今的汽车圈里,大家都在一窝蜂地追赶电动化、智能化,然而不乏这样一批车企,手握一把好牌,却就是打不出来。从2011年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、到如今耕耘整十年的长安汽车,对此应是深有感触。

“香格里拉”失速

尽管早在2011年就嗅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敏锐商机,但直到2017年,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战略“香格里拉”计划才姗姗来迟:集团预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1000亿元,并在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打造,到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,并推出33款新能源车型。

2018年,长安汽车将新能源业务打包成立长安新能源,并推出“第三次创业”计划,官方规划到2020年,新能源车型实现销量35万辆,进入行业第一梯队。

而当我们站在2021年的时间轴上回望,“香格里拉”的野望似乎一项也未能如愿以偿。

根据长安汽车产销快报显示,2020年,长安新能源销售新车1.83万辆,同比下降35%,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仅为1.9%。而同为自主三强的长城、吉利,其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5.63万辆和6.8万辆,不仅在总量上大幅超越长安新能源,二者占比也均超5%,顺利追平国内新能源汽车占比的及格线。

而此时的造车新势力们,以特斯拉、蔚来、小鹏、理想为首,已经牢牢占据了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的前排。

在最近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,长安汽车董事长、党委书记朱华荣明确表示,不论是长安(还是长城),自主品牌目前的通病是品牌力不行,差价与合资品牌相差30%。此言不假。长安新能源旗下目前仅有奔奔E-Star、CS55纯电版、逸动EV460、CS15 E-Pro等零星几款在售车型,尽管覆盖种类全面,但其“油改电”的属性,直接导致了产品定价低的弊端,也正是朱华荣所说品牌力不行的罪魁祸首。

作为燃油车时代的国产巨头,凭借“中庸”的走量法则,2020年长安集团年销量已突破200万辆。然而在新能源车时代,简单粗暴地将畅销燃油车型改造为电动车,显然已经不吃香了。

“油改电”食苦果

其实进入2021年,长安新能源销量表现还算差强人意,尤其是5月销量已突破1万辆,占比突破10%。然而细究起来,这1万多辆的销量中,奔奔EV就拿下了8370辆,单一车型销量占比超过80%。这辆起售价仅2.98万元、比“老头乐”还要廉价的代步车,又能为新能源行业贡献些什么?

从价格来看,奔奔EV对标的是“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EV,就基础数据而言,二者在尺寸、装备、配置等方面其实不相上下,但从销量表现来说,奔奔EV显然未能对其构成威胁。数据显示,2021年1-5月,奔奔EV累计销量22770辆,而同期宏光MINIEV累计销量则达到128796辆。

显而易见,这辆脱胎于奔奔燃油车的新品,并未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。从定价逻辑而言,单车利润仅89元的宏光MINIEV尽管未能给上汽集团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,但其从零开始的全新研发态度值得肯定,确保“每一个细节都满足目标群体需求”,也成为这辆“国民神车”实至名归的秘诀所在。

反观奔奔EV,尽管燃油车摊销了“油改电”的研发成本,但其低价减配的存在价值,除了与“国民神车”打擂,再找不出第二个理由。这也令看似形成竞争关系的二者,在销量成绩上卖出了天壤之别。

此外,朱华荣也曾对外透露,2020年,长安汽车集团因双积分造成的单车减利约4000元,以其200.4万辆年销成绩计算,仅双积分一项,长安就因此损失超过8亿元人民币。从这一角度出发,我们也可以理解,长安实在是太需要一辆冲量的新能源汽车来弥补双积分的缺陷了。

追根溯源,“油改电”车型的诞生有其特殊历史意义,无论是双积分政策的威压,还是车企的研发难关,“油改电”车型都较为符合当时长安新能源的发展路径。然而时至今日,诸如特斯拉、蔚来、威马、小鹏等新造车势力,凭借专业的电动车平台与品牌形象,从品牌力到创新力上,都已更胜一筹。

IPO进程受阻

“香格里拉”计划曾提到,要持续投入资金支持1000亿元,这笔巨额开支究竟要去哪里找?尝到资本红利的长安汽车,将目光投向了二级市场。

长安新能源先是引入四名战略投资人,并完成28.4亿元A轮融资,按照规划,下一步应完成股份制改造,引入B轮融资,然后寻求上市途径。

数据显示,成立三年的长安新能源,也已经连续亏损三年。从2018年亏损2.27亿元,扩大至2020年亏损11.6亿元。人们突然发现,原来“卖一辆亏一辆”并不是造车新势力的专属标签。而这也成为长安新能源谋求上市的第一道难关,公司上市,需符合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的考核指标。

只有登陆科创板,企业无需连续三年盈利,这一优势令许多面临亏损危机的新能源车企眼前一亮,长安新能源也不例外。但科创板的上市审核正在日趋严苛,针对企业盲目、密集冲刺IPO的乱象,沪深交易所正在收紧审核程序,如发现存在涉嫌财务造假、虚假陈述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,保荐机构、发行人都将承担相应责任。

据牛车网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1年4月底,今年终止/中止审查、暂缓表决、未通过的科创板IPO数量已达到32家,不止长安新能源,排在其前面的吉利、威马等,上市进程均被一再延迟,面临折戟危机。

此外,刚刚由长安蔚来更名而来的阿维塔科技,目前也在推进独立上市计划,但有证券分析师对此表示,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长安新能源的优势并不明显,要增加IPO成功概率,还是应整合打包旗下新能源业务。对于谋求阿维塔科技独立上市的长安汽车而言,前景仍不容乐观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资本市场也并不都是坎坷困难,自从搭上了“华为概念”的顺风车,长安汽车也度过了一段如鱼得水的日子,牛车网粗略统计,自2020年底宣布与华为、宁德时代合作打造高端电动汽车品牌,长安汽车在短短半年时间内,股价已飙涨近50%。

但好景不长,仅靠光环加持的长安汽车并未溅出更多水花。在这半年里,同样冲击高端的长城旗下沙龙智行,推出“氢电双能”战略规划;吉利旗下极氪汽车2021年可交付订单已售罄;上汽智己、东风岚图,你能想到的自主高端品牌,纷纷在各自的赛道上策马狂奔。反观官宣与华为合作已有半年的长安汽车,除了AB品牌光杆司令一只,至今未再有新消息曝出。

#写在最后

正所谓“成为华为、败也华为”。

5月销量出炉,戴有“华为光环”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,当月销量仅204辆,从预售到交付已过去两个月,新车并未如愿成为爆款。无独有偶,5月24日,在华为重申不造车后,长安汽车、北汽蓝谷等“概念股”应声大跌,可见没有强有力的产品支撑,再闪亮的光环也无济于事。

新能源汽车时代,市场与消费者正在渐趋理性,仅仅依靠概念炒作也并非长久之计。走到了攸关时刻的长安新能源,是时候思考未来的路究竟何去何从。

免责声明: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,任何组织或者个人(包括专家)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,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,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。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。server@niuche.com
显示更多评论
下滑加载更多

登录牛车网

还没有账户,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: